Skip to content

Latest commit

 

History

History
37 lines (33 loc) · 5.73 KB

jcts.md

File metadata and controls

37 lines (33 loc) · 5.73 KB

交通场景:

  • 路网结构:一条三车道同时没有交叉口的道路,长度为 $L$,宽度为 $W$,每条车道的宽度为 $w=W/3$
  • 信号设置:无信号灯或其他交通标志。
  • 车辆类型与行为:
    • 应急车辆:有紧急任务的车辆,例如救护车、消防车、警车等,需要尽快到达目的地,具有优先通行权。假设应急车辆的数量为 $N_e$,每辆应急车辆的长度为 $l_e$,宽度为 $b_e$,最大速度为 $v_{max,e}$,最小速度为 $v_{min,e}$,期望速度为 $v_{des,e}$,加速度为 $a_e$,减速度为 $d_e$。应急车辆的行驶规则如下:
      • 应急车辆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任意穿梭在道路中,从而保证可以优先通行。
      • 应急车辆根据前方路况和自身状态调整速度和车道,以保持期望速度和安全距离。
      • 应急车辆可以在任意两条相邻的车道之间变换车道,但不能同时占据两条车道。
      • 应急车辆可以通过发出声音或光线信号,以及通过智能交通信息物理系统提醒和引导社会车辆让出道路。
    • 社会车辆:无紧急任务的普通车辆,例如私家车、公交车、货车等,需要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尽量减少行驶时间和油耗。假设社会车辆的数量为 $N_s$,每辆社会车辆的长度为 $l_s$,宽度为 $b_s$,最大速度为 $v_{max,s}$,最小速度为 $v_{min,s}$,期望速度为 $v_{des,s}$,加速度为 $a_s$,减速度为 $d_s$。社会车辆的行驶规则如下:
      • 社会车辆可以在任意一条车道上行驶,根据自身偏好和路况选择合适的速度和车道。
      • 社会车辆根据前方路况和自身状态调整速度和车道,以保持期望速度和安全距离。
      • 社会车辆可以在任意两条相邻的车道之间变换车道,但不能同时占据两条车道。
      • 社会车辆在检测到应急车辆的声音或光线信号,或者智能交通信息物理系统的协同引导时,应尽快让出可以机动行驶的线路,并在应急车辆通过后恢复原来的行驶状态。
  • 需求分布:假设应急车辆和社会车辆都是从道路的起点进入,并在终点离开。假设应急车辆和社会车辆的到达率分别服从泊松分布 $\lambda_e(t)$$\lambda_s(t)$

智能交通信息物理系统:

  • 架构:智能交通信息物理系统由三个层次组成:感知层、网络层和控制层。
    • 感知层:负责采集交通场景中的数据和信息,例如路网结构、信号设置、车辆类型、位置、速度、加速度、方向、状态等。感知层由多种传感器组成,例如摄像头、雷达、激光、GPS等,分布在道路的不同位置,形成一个传感器网络。假设传感器在道路上均匀分布,每隔$Δx$米安装一个传感器,每个传感器可以监测到以自身为中心,半径为$r$米的圆形区域内的所有车辆的类型、位置、速度、加速度、方向、状态等信息。假设应急车辆和部分社会车辆是智能车辆,具有自己的车载传感器,可以监测到自身和周围车辆的信息,并与其他传感器进行通信和协作,形成一个移动式的传感器网络。
    • 网络层:负责传输和处理感知层采集的数据和信息,以及控制层下发的指令和反馈。网络层由多种通信设备和计算设备组成,例如路由器、交换机、服务器、云端等,形成一个通信网络和计算网络。
    • 控制层:负责分析和控制交通场景中的车辆行为,以实现交通系统的智能化管理与优化。控制层由多种控制器和执行器组成,例如信号灯、导航仪、车载终端等,形成一个控制网络和执行网络。
  • 组件和功能:
    • 传感器:感知层的基本单元,用于采集交通场景中的数据和信息。每种传感器都有自己的特性和参数,例如覆盖范围、采样频率、精度、误差等。传感器可以是固定式的或移动式的,可以是有线的或无线的,可以是主动的或被动的。
    • 数据采集与处理:网络层的主要功能之一,用于传输和处理感知层采集的数据和信息。数据采集与处理包括以下几个步骤:
      • 数据融合:将不同类型、不同来源、不同时间的数据进行整合,以提高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。
      • 数据压缩:将数据进行编码或降维,以减少数据的冗余和噪声,提高数据的传输效率和存储效率。
      • 数据清洗:将数据进行预处理或后处理,以消除数据的异常值、缺失值、错误值等,提高数据的质量和有效性。
      • 数据分析:将数据进行统计或挖掘,以提取数据的特征、规律、趋势等,提高数据的价值和意义。
    • 控制策略与执行:控制层的主要功能之一,用于分析和控制交通场景中的车辆行为。控制策略与执行包括以下几个步骤:
      • 目标设定:根据交通系统的需求和约束,确定控制系统的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,例如最大化应急车辆的通行效率,最小化社会车辆的行驶时间和油耗等。
      • 模型建立:根据交通场景中的车辆类型与行为,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,例如微观模型或宏观模型,确定模型中的变量、参数、方程等。
      • 问题求解:根据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,求解模型中的优化问题,得到最优解或近似解,例如最优速度或最优车道等。
      • 指令下发:根据问题求解得到的结果,下发相应的指令给交通场景中的执行器,例如信号灯或车载终端等。
      • 反馈调整:根据执行器执行指令后产生的反馈信息,调整目标函数、约束条件、模型参数等,以适应交通场景中的动态变化。